為了更好的操作體驗,建議您將電腦的JAVASCRIPT開啟。

借鏡韓國軍工產業經驗,讓台灣產業再次蛻變

前言 台灣產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做消費性產品,後來慢慢進入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產業,例PC、手機、精密機械......等。隨著各種供應鏈轉移,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也因此從技術落後者搖身一變為競爭對手。此時,台灣產業也該是時候再往前進一步了。 相較美、俄,韓國的軍工產業起步較晚,但近幾十年來發展迅速,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軍火出口國。根據統計,韓國在全球武器出口排名上已躍升至前十名,甚至在2024年一度達到第四名,它是怎麼做到? 韓國軍工產業的發展策略 出口導向: 韓國軍火以「高性價比」著稱,價格比歐美同級武器便宜,交貨速度也更快,因此成功吸引了歐洲、中東、東南亞和南美等國家的訂單。例如,波蘭向韓國採購了大量的K2坦克和K9自走砲。 技術整合與研發: 韓國政府積極推動人工智慧(AI)、無人系統、3D列印等新興技術應用於軍工領域,並強化國防研發與自主生產能力。主要的武器產品包括K9自走砲、K2黑豹主戰車、KF-21戰機和T-50金鷹式高級教練機。 軍民合作: 韓國的大型綜合企業,如韓華、三星、現代、LIG等,都深度參與軍火生產,形成了以韓國「國防科學研究所」為核心的「產、學、研」體系,將民間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。這讓軍工產業不僅是國防需求,也成為了重要的經濟成長動能。   韓國軍工產業的產值與經濟效益 韓國的軍工產業已從單純的國防需求轉變為重要的經濟成長引擎,其創造的產值與經濟效益可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說明: 出口成長: 韓國武器出口在過去十年內呈現爆炸性成長。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(SIPRI)的資料,韓國的武器出口在2013年至2023年間增長了近500%。2022年,韓國軍火出口一度達到創紀錄的173億美元,使其成為全球軍火市場的黑馬。雖然2023年出口有所回落,但仍維持在5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。 創造就業機會: 軍工產業鏈長且複雜,涵蓋了研發、製造、組裝、測試、後勤維修等多個環節。這不僅直接創造了大量高技術職位,也間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,例如鋼鐵、電子、半導體與精密機械。 技術溢出效應(Spillover Effect): 軍工產業的研發投入巨大,所產生的新技術常被應用於民用領域,形成所謂的「軍民兩用」。例如,軍用雷達技術可以應用於民航管制,無人機技術可轉為農業巡檢或物流運輸。 推動產業升級: 韓國政府將軍工產業視為高附加價值的未來產業,鼓勵企業進行前瞻技術的研發與投資。這促使相關企業必須持續創新,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和製造水準。以韓華(Hanwha)為例,這家企業已透過併購與研發,發展為涵蓋航太、國防電子、陸地作戰系統的綜合性軍工巨頭。 海外訂單的經濟乘數效應: 武器出口不僅僅是賣出產品,還包括後續的維修、升級、訓練與技術轉移等服務,這些都為韓國創造了持續性的經濟收入。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