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更好的操作體驗,建議您將電腦的JAVASCRIPT開啟。

日本「昭和幻夢 1」:貪婪總和的經濟泡沫

前言 股市、房市、金融商品,漲價時,只要加價,就能上車!但當市場崩盤時,價格下跌時,並不是每一個都能優雅地下車! 經濟泡沫是刻意忽略「投資效益無法兌現的風險」所造成的!但泡沫的環境確是在政府想有所作為的貨幣政策下,金錢卻流向不是預期的地方,所建構的! 每天價格在漲的股票、一年價格翻好幾次的房地產!殊不知,這些現象的背後、下場打球的,資金很多都是在銀行低利條件下借來的!因買賣股票、金融商品、房地產,賺的價差,比做實業的多。政府用於「刺激經濟」的錢,就流去「投資」,而不是其所預期用於「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成本與費用、提高附加價值」。 若投資沒有效益, 又因疏於經營,公司(或個人)獲利能力也變差!兩個情況夾擊下,最後,連利息都繳不出來,泡沫就破了!   昭和幻夢 昭和幻夢:泡沫經濟下的日本社會掠影 「昭和幻夢」(しょうわげんむ)一詞,精準地概括了日本在昭和時代末期,特別是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初期,泡沫經濟鼎盛時期所呈現的那種虛幻、狂熱而又短暫的社會景象。 這段時期,日本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,資產價格飆升,社會瀰漫著樂觀與揮霍的氛圍,彷彿一場盛大的幻夢,最終卻以泡沫破滅告終,留下了深刻的時代印記。 泡沫經濟的起因 昭和幻夢的根源在於1980年代初期,日本在全球經濟中崛起,成為舉足輕重的經濟強國。日圓升值(因1985年的廣場協議)使得日本出口競爭力受到挑戰,為了刺激國內經濟,日本政府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,大幅降低利率。低利率環境鼓勵了企業借貸和投資,大量的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,推高了資產價格。 但這些措施帶來最多的是「無意義的資產漲價」,對整個日本所帶來的效益(提高產能、降低成本、提高附加價值)卻是遠低於其所投入與期待! 這就是泡沫的主因。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