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更好的操作體驗,建議您將電腦的JAVASCRIPT開啟。

台幣對美金從40 升到24的那段日子,台灣發生哪些事? 廠商可以怎麼做?

前言 最近市場傳聞,因應川普關稅,台幣會大幅升值。若這情況發生,台灣產業後續會如何發展?台幣大幅升值,過去並不是沒有發生過。1980年代,新台幣匯率從40元逐步走升,更在1992年7月曾經觸及24.5元價位。 升值的原因是什?對台灣整體的影響是什?誘發那些重大危機?歷史會重演,廠商可以參考過去的歷史,再想想自身企業該如何因應及走下一步!其實,升值所帶來的並非都是壞事,機會或危機都端看企業怎處理了!   台幣升值的原因 龐大的貿易順差:在1980年代初期至中期,台灣經濟經歷了快速的出口導向型成長,產生了龐大的貿易順差,特別是對美國。 外匯存底累積:貿易順差導致台灣中央銀行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存底。 升值壓力:美國認為新台幣的低估給了台灣出口商不公平的優勢,要求台幣升值。 逐步升值:在這種壓力下,新台幣開始升值。從1983至1985年左右的1美元兌換40元新台幣,到1992最高點是1美元兌換約24元新台幣。 對台灣整體的影響 出口商品變得更貴:最直接的影響是,台灣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商品變貴了,因此也降低了競爭力。 進口商品變得更便宜:進口商品對台灣消費者和企業來說變得更便宜,因此也增加了進口商品的需求。 轉向更高附加價值產業或外移:貨幣升值使得低成本商品喪失出口競爭力。生產工廠若不出走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,就必須轉向更高附加價值產品,以追求活命的機會(後面說明)。當然也有趁此機會,停止營業。 資產泡沫:大量的外匯存底和外資流入導致貨幣供給快速增加。這與其他因素一起,助長了股市和房地產的投機和資產泡沫的形成(後面說明)。 降低通膨壓力:新台幣走強有助於降低進口商品的成本,這可能有助於控制通貨膨脹。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