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更好的操作體驗,建議您將電腦的JAVASCRIPT開啟。

東芝(Toshiba)發跡、輝煌到下市(上)

前言 東芝不僅是一家公司,更是日本戰後經濟復甦、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的縮影。其歷史跌宕起伏,從全球消費電子與半導體巨頭淪為需要頻繁出售資產、並最終走向私有化的過程,為全球企業治理、策略規劃與企業文化提供了極其深刻的教訓。 本文將透過時間軸與多面向分析的方式,來說明東芝興衰背後複雜的因果關係,藉以說明企業經營的複雜,及面對各種挑戰時,抉擇的採用與所承擔的風險,都需要仔細考量。各種創新(包括新事業),還是需要扣合大環境的發展趨勢,才有成功的機會!   第一章:(1875-2000年代初期)從發明家到超級集團   1.1 東芝的誕生:兩個發明家企業的結合 追溯東芝的起源,其前身是由兩個發明家所創立的企業結合而成:田中久重於1875年在東京創立的田中製造所(後更名為芝浦製作所)和藤岡市助於1890年創立的白熱舍(後改為東京電氣株式會社) 。 田中製造所主要從事電信設備與重型機電製造,而白熱舍則以生產日本第一批白熾電燈泡聞名 。這兩家公司分別代表了日本工業與民用電氣製造的先驅,奠定了東芝在不同領域的技術基礎。   1939年,為了整合技術與擴大業務規模,東京電氣株式會社與芝浦製作所正式合併,成立「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」(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.),取兩公司名稱的首字而來,並簡稱為「東芝」。直到1984年,公司才正式更名為「株式會社東芝」。   這場合併不僅是公司實體的結合,更是一種技術導向的多元化戰略的開始。從發電機到電燈泡,再到後來引領世界的半導體與電腦,東芝的每一次飛躍都源於對新興技術的先發投入。然而,這種對技術的追逐,若沒有參考當時外在環境發展的現況,就會導致過於冒險的策略決策,為後來的危機埋下伏筆。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