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 蔡振球 博士/總監
聚焦節能技術與其經濟效益,邀請工研院綠能所蔡振球博士分享如何透過數據分析、設備更新及AI應用,幫助企業及家庭實現低碳轉型,並分享節能的核心關鍵,呼籲一起攜手節能,守護地球未來!
台達電子企業信息處專案經理 施孟璁
年營收在50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,是台灣企業的最主要族群,但目前僅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已有進行碳盤查。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建立減碳能力,提升中小企業減碳知能,協助中小企業加速運用「數位轉型」,並引導順應「淨零碳排」趨勢,以期打造具國際綠色競爭力的中小企業,提升整體競爭力,創造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。 深入解析臺灣企業綠色轉型現況,以不同規模之企業探討綠色轉型的策略規劃、執行狀況、成熟度與人才發展等面向,深度剖析臺灣企業綠色轉型現階段的困境與契機,並邀請三位企業家分享「數位轉型」與「淨零碳排」趨勢實務經驗及推動歷程,期望提供中小企業借鏡,找到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動力。
楊斐喬/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經理
提供國內外溫室氣體議題與最新發展趨勢,並針對現行ISO14064-1: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進行概要說明。
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 陳彥豪
使用再生能源是企業減碳最好的方法之一,更是落實環境及公司治理的重要指標。綠色和平與天下雜誌合辦線上講座,邀請臺灣 RE100 成員企業、臺灣經濟研究院分享企業採購綠電實務方案。
國泰世華銀行/張發祥風控長、葉展皓副總、花祺雅協理
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透過【2022社會創新Better 2gether】搭橋媒合會系列活動,以「一起,更好」的策略促進社會創新組織與產業先進交流合作。 2022年6月9日以「零碳浪潮,企業的迎擊與晉級」為主題,邀請淨零碳排議題引領者-國泰世華商業銀行,與4家以環保、減碳、永續為營運訴求之社會創新組織,探求中小企業發展淨零排放願景藍圖之方向與實踐方法,也期望從企業淨零轉型之路中,挖掘社會創新之市場潛力。
利錦文/華宇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ESG顧問總監
碳足跡(英語:Carbon footprint),亦譯碳足印,指由個人、事件、組織、服務或產品造成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(以二氧化碳(CO 2)的影響為單位),用以衡量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薛翔之 分析師
了解中小企業減碳的迫切性,強調減碳不僅是環境責任,更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策略關鍵。課程將解構永續金融核心概念,並剖析綠色金融工具如何幫助企業在符合環保標準的同時,為企業開創全新綠色轉型契機。
張超群/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永續資深策略長
2050 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國際趨勢,隨著各界對氣候變遷議題重視程度,以及相關法規、準則與國際倡議的發展,本課程以多角度的視野及專業知識,建立學員對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架構脈絡。
光景零碳股份有限公司 夏曼寧總經理
為因應節能減碳與能效提升潮流趨勢,國際間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、減少化石燃料之使用、推廣使用高能源效率設備以及發展再生能源之迫切性,催生了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標準之發展。此外,美國ASHRAE因應美國國內執行能源審查工作上的需要,建立商業建築能源審查程序PCBEA,解決了能源審查工作品質不一致的混亂現象,並且提供標準程序作業環境,以利業主、合約商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。本課程簡介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標準及美國ASHRAE能源審查標準期望帶領各位輕易上手能源管理概念。 * 註:本課程內容簡報部分資料來自於逢甲大學碳中和中心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吳先晃 特聘教授
為提升塑膠相關產業對塑膠品質管理的效率,學習如何運用AI優化品質控制流程,提高塑膠自動化光學檢測(AOI)的精確度。本課程將透過AI導入AOI系統,提高塑膠相關產業品質管理效率及速度。
陽光伏特家/陳惠萍 創辦人
年營收在50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,是台灣企業的最主要族群,但目前僅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已有進行碳盤查。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建立減碳能力,提升中小企業減碳知能,協助中小企業加速運用「數位轉型」,並引導順應「淨零碳排」趨勢,以期打造具國際綠色競爭力的中小企業,提升整體競爭力,創造臺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。 深入解析臺灣企業綠色轉型現況,以不同規模之企業探討綠色轉型的策略規劃、執行狀況、成熟度與人才發展等面向,深度剖析臺灣企業綠色轉型現階段的困境與契機,並邀請三位企業家分享「數位轉型」與「淨零碳排」趨勢實務經驗及推動歷程,期望提供中小企業借鏡,找到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