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庭瑋/物理治療師
課程資訊
課程介紹
「個別差異」還是「早期警訊」,這條界線在接觸兒童個案時難以快速判斷,
導致在串接各種資源及跨專業團隊溝通上,彷彿形同陌路,各有各的解讀,
後續的治療計畫更是一條漫長道路,需要治療師、照顧人員、家屬彼此共同配合,
經常在治療過程中有顯著成長,可是回到居家日常訓練時卻困難重重,
雖然短期症狀改善了,長期的活動參與與功能擴展卻不見進步,
當早療結束轉銜到社區支持照護時,前期治療成效的維持又是一個全新挑戰。
這堂課,將帶你理解不同年齡兒童的動作發展及應有的身體狀態,
教你如何透過觀察孩子的姿勢、步態、手部使用與平衡狀況,
提升專業的區分敏感度與熟悉資源轉介流程,能夠及早發現、及早介入。
此外,我們也會帶你認識兒童物治的訓練概念與設計邏輯,並轉化為家庭可執行的活動,
學會如何協助家長進行「延伸訓練指導」,並採取觀察指標與有效紀錄的反饋機制,
讓治療不只是一次性介入,而是能夠持續優化迭代的復能循環。
透過這堂課,你將能:
✦具備基礎的兒童動作觀察能力與早期警訊判斷力
✦理解治療策略背後的功能目的,掌握應聚焦的重點
✦與家長及治療師共同設計和優化延伸訓練計畫
✦促進兒童復能與日常功能整合
如果你是:
✅ 想加強觀察與判斷力,精準核定項目與串接資源的照顧管理專員或個案管理員
✅ 負責協助與家屬溝通訓練指導,需要理解居家與固定場域訓練的差異的居服督導
✅ 想強化與治療師合作默契,提升照顧成效的照顧服務員或相關人員
✅ 想知道物治如何設計治療目標,可以調整協作建議的專業人員,如職治、心理等
都相當適合參與本次課程!
講師介紹
社會識 X 點滿計畫
劉庭瑋/物理治療師
劉庭瑋/物理治療師
活動詳情:https://www.smelearning.org.tw/news.php?node=840